close

星期二的晚上跟石醫生一同去聽了個講座,是邁克‧桑德爾"錢買不到的東西",這個標題其實我不太喜歡,會讓人聯想到一些反資本主義道德魔人論述的泛泛之音,他的觀點並不在反抗自由經濟帶來的生活,而是要我們思考這樣的市場機制是否侵入了一些不該侵入的領域;這個講座跟一般的演講不太一樣,它比較像一堂開放式的課程,他花較少的篇幅去論述他的觀點,而將大部分的時間在提問,讓觀眾自己去激盪答案,並讓聽眾與聽眾進行辯論,內容涵蓋到很多有趣的議題,類似黃牛票、天災之後價格拉抬、便利商店壟斷小雜貨店以及最夯的媒體壟斷等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Sandel_605  

(你以為學哲學就不能當明星嗎?)

 

 

 

 

 

他的問題都是是非題,全場每人都有一本正反兩面不同顏色的本子,舉起有色代表贊同,白色則代表反對;每當教授問完問題,看到全場有幾乎一半的人,都跟自己舉著不同顏色的牌子,我就會有一種興奮的感覺,因為有些問題,我根本不覺得會有那麼多不同的意見,這是一個不小的衝擊,原來一樣米真的飼百樣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緊接著就是不同意見的人,開始為自己的論點辯護,因為辯護的人是隨機抽選,所以有些人講到頭頭是道,有些人則是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聽懂題目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其中有一題是這樣的,他提到了美國開始學校以獎金制度來鼓勵學生讀書,只要讀完一本書就能得到10元美金,在我的想法裡認為,為自己達成目標設定小小的獎勵本來就是一個激勵的好辦法,更何況現在這個獎勵還是別人給的,根本沒啥不好的;但現場認為這個激勵是不好的票數超過了一半,有發表意見的人都覺得這樣的金錢鼓勵,只會讓原本愛讀書的人覺得受到了賄絡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539466_480467495318055_2004220080_n  

(無論你多討厭錢,你還是生活在由錢架構起的世界。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經濟學家教導我們,人類會對誘因有所反應,所以在這個情況下,多了金錢來加強閱讀的誘因,讀書的學生應該會增加,但最後的結果卻與經濟學家預測的相反,學生不但沒有看了較多的書,反而看了更多篇幅較短的書,金錢的誘因破壞了內在的誘因,在這個例子裡,市場機制不再只是看不見的手,他演變成一個市場基準,這些獎金讓孩子產生了,看書是一種賺錢途徑的錯覺,而對看書本身的喜愛就會因此被侵蝕或排擠掉,甚至連原本喜愛讀書的學生,還會因為感覺被賄絡而降低讀書的慾望。

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我覺得還真他媽的有點學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聽完講座後,我覺得很充實,因為整場講座都在思考,這樣的思考會讓人有一種存在的感覺;迪卡爾說:「我思故我在」,說實在之前除了覺得這句話很好記之外,就沒別的感想了,但是經歷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洗禮,我開始有點參透其中的意義,思想本來就是我們人類唯一打贏其他猛獸的優勢,如果你還要貶低思想的價值,那你不如當頭獅子,整天吼一吼就好了,這世界從來沒有標準答案,你再把你頭頂那價值觀的小小藍天當成整個世界的樣貌,那,我也懶得罵你。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U5535P950DT20110601143548  

(總不能每次都放個美女圖。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