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課綱微調,我第一次把他放在心上,是有學生衝進教育部接著被逮捕的新聞,我心裡就在想「怎麼現在那些什麼部的,都這麼好闖入啊。」,後來演變至此,有人為了此抗爭犧牲性命,只為讓抗爭者更有施力點,我就覺得我有義務必須要了解一下,課綱微調是在調什麼東西,還有抗爭者是在抗議什麼鬼。
(讓他生讓他生讓他生。)
這其實是個有趣的自我省思過程,當我把所謂「23%」微調的內容看完之後,我心中只冒出無限問號,實在不解這樣的改變,有什麼好大肆抗議的,我能理解其中許多意識形態的潛移默化,可能會讓我們自身定位產生錯誤的預設立場,但以我自己高中時的學習歷程來做假想,那些歷史、國文無論多麼博大精深意涵深遠,最終都只淪為我通往更高分的工具,很少有內容會真正進入我的價值觀或影響我的民族使命,所以我當下的想法就是,這好像有點不符合比例原則,好像不是一個需要動用到如此多社會資源的一項議題
(哼,臺灣黑熊的V字領比熊貓的黑眼圈高雅多了。)轉載自國會無雙
我也把我的想法透露給我的朋友知道,他才告訴我一些,我知道但沒仔細去想的「重點」,首先就是微調的「程序」有諸多不合理,我儘量用簡單的方式來訴說這個程序的不合理是怎樣不合理,一般課綱調整的正確程序應要經過三道手續,先由「國家發展委員會」來修訂,再展開「公聽會」搜集多方意見,最後由「課審會」來審定結果。
(一堆什麼會,世界好複雜。)
而這次的調整則是完全沒照程序來,可以說是神來一筆,是教育部組成了「檢核小組」,其組成的目的是為了要「錯字修改、內容補正和符合憲法之檢核」,但檢核小組上面那三件事不好好做,卻臨時動議說要「修改課綱」,而因為教育部這樣不按程序胡搞瞎搞,所以就被「台灣人權促進會」告了,法院要求教育部必須要公開「臨時動議」裡面的各項記錄,包含與會人員與會議記錄,但教育部拒絕公開,這麼不配合,法院當然不會很爽,也就是說教育部與台灣人權促進會的官司目前還在敗訴當中。
(簡簡單單就是幸福。)
假設一瓶鮮奶要改原料,可能要經過「營養師」調整、「專業試喝員」試喝,最後再由「GMP」決定能不能上市;身為牛奶公司老闆的我,現在組了一個「牛奶盒包裝修改小組」聲稱是要修改包裝上的字體,卻在會議中臨時動議說要改變鮮奶的原料,少了正常程序當然稀哩呼嚕就改好了,結果因為沒按程序「牛奶食安小組」就告上法院,而法院要我至少先公開,改原料時的人員和會議記錄,但我說「我才不要勒!」,我才改一點點原料,而且內容都沒問題,直接就可以上市啦!!
(食神好棒啊!!!)
這樣的牛奶,可以上市嗎?儘管我喝了幾口,覺得沒啥問題還算順口,但真的可以這樣就上市嗎?
所以我認為他們的抗爭是有道理的,都還不用討論到光復還是接收、慰安婦是不是被強迫這些議題,他們的抗爭就已經站得住腳了。然而該不該闖進立法院、該不該自殺宣揚理想,跟抗爭本身有沒有道理,都沒有直接的相關性;會選擇怎麼樣的抗爭方式,其實是跟我們抗爭的對象有關,假設我今天寫一封信就能交到女友,我會整天跑到她家樓下唱情歌嗎?假設我今天尋求正當的途徑要求教育部照正常程序修改課綱,他馬上就有回應,那還有人需要去闖教育部立法院嗎?
(可以成為乞丐中的霸主好像也蠻不賴的。)
我相信絕對有不少學生,根本也不太知道他在抗爭的是什麼(再度以我高中時的智商推測),但就像台灣韓國棒球賽的時候,也一堆看不懂棒球的人在為台灣加油,你也不會嫌棄他根本不懂棒球是在瞎加油什麼,因為你知道他站在對的陣線,朝著對的方向喊聲,這樣就很讓人窩心,很多時候,我們就是需要這些瞎嚷嚷的熱血份子來推動歷史的前進,所以不管你是不是瞧不起學生的智商,還是覺得這樣的混亂攪動了你內心的平靜,我只想說,他們正在做對的事情。
(只要還有一口氣,都要對得起自己。)轉載自Tizzy Bac粉絲專頁